克拉玛依机场空管业务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月活动 |
文章来源:河东区 发布时间:2025-04-05 14:13:31 |
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化成果以及人类所从事的实践活动,都属于人文。 [12] 市场经济或商业经济有很高的自由度,大都是个人行为,有相当的个人自由。就前者而言,中国古代社会确是一个农业社会,市场经济或商业经济发展不够完备,这是历史事实,但并不是绝对没有市场和商业经济,有关这方面的问题,孔子和儒家论述确实很少,但并不是没有任何论述,更不是一概反对商业经济。 《论衡·讲瑞篇》记载说:子贡事孔子一年,自谓过孔子。所谓赐不受命,最容易引起争论,很多人解释为不受天命,包括朱子的《论语集注》。所谓情感,当然包括个人的私情,这一点儒家重视不够,应当克服。但子贡并没有长期做官,而是去经商了,这就是不受命的历史背景。它对市场经济的真正启示就在这里。 可见,他对孔子及孔子学说的信仰是出于真心的,这同明代王艮拜王阳明为师的情况有相似之处(王艮也有很强的个体意识)。当一年二年之时,未知孔子圣也,三年之后,然乃知之。但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遵守做人的行为准则,义就是做人的行为准则,它是由人的德性所决定的。 这种理论是如此的强有力,以致使那些试图从孔子和儒家学说中发掘某些与现代市场经济能够结合的思想内容的人瞠目结舌、无言以对。孔子有时也批评子贡,比如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即取消月初祭祀时用作牺牲的生羊,孔子则坚持不取消,故说:赐也。子贡的独立意识还表现在拜孔子为师的过程中。在商业交往中更应如此。 子贡本人很有个性,有突出的个体意识。[12]《盐铁论·贫富篇》。 狭义的仁,是指人人具有的道德情感,也是人所自有的道德理性。但呼唤市场经济中的价值理性,已成为当今社会和学术界的共同愿望。仁义诚信等等作为商业活动中的普遍原则,在不同时代不同商业活动中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更重要的是,孔子和儒家并没有将这些原则视作外在的社会法则而要求人们去遵守,而是看做人的内在需要、内在价值而主张人们去实现。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并未因此而批评过子贡。 它出于人的真情实感,以天道之实在性为其哲学基础,决不只是个人的心理状态,但又不离人心,毋宁说就是人心的存在方式。当时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如有人成为其他诸侯国的臣妾即奴隶者,别人可以用金钱赎回,而凡能从别国赎回奴隶者,可以到鲁国的府库领取赎金。孔子弟子中有一个子贡,就是一位著名的大商人,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名列第二。建立符合客观理性精神的法治社会,是非常必要的。 这应建立在自律的基础之上,孟子所谓义内是也。这是一种普遍的人间关怀和宇宙关怀。 所谓赐不受命,最容易引起争论,很多人解释为不受天命,包括朱子的《论语集注》。二是指导市场活动的行为法则,即商业道德、商业行为的根本目的和原则,涉及人本身以及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则是属于价值理性所要解决的问题。 商业活动同其他活动一样,既要有敬业精神以获得成功,又要有敬德精神以实现价值。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原载《齐鲁学刊》2000年第1期,第4‒7页。有一位西方学者托马斯·伯里,将人类文化精神的发展历程概括为四个阶段,即萨满教的部落时代、世界宗教的古典时代、大众宗教即科学技术的工业时代、后现代的生态时代。只有重新思考并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人类对自然界只有权利没有义务这种单向思维转变到人类对自然界负有伦理责任、道德义务这种整体思维,才能实现人类的健康发展,这也就是德性与智性的统一、权力与义务的统一、情感与理性的统一。在生命的意义上,人与万物既是有别的,又是平等的,并没有贵贱高下之分。 所谓天人之际,不只是指边界、边际,其间有一种非常微妙的关系,即目的性关系。这就进一步突显了人的特殊的使命感,即自觉地完成自然界所赋予的使命,实现与物同体即天地万物一体之仁。 天人合一论的特点则在于天人相依的内在关系,它在本质上是价值观问题,包括生态伦理。这一点对于21世纪的人类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种天人相依存的关系,正是中国哲学的特质。庄子说过,天在内,人在外,这被认为是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语),但从另一种意义上说,它包含了深刻的哲学道理,即人的内在的生命价值是由自然的光明给予的。 人的使命就是实现天心,而且唯有人才能实现天心,这就是天无心,以人心为其心。进步的概念被量化和经济化之后,就意味着人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去占有和掠夺自然及其资源,以满足人们的物质欲望。中国的哲人们都认为人与天之间是一种内在的关系,而不是外在的关系。所谓天德,是指自然界的生命意义,即天地之大德曰生。 这种天人相依相存的内在关系,正是天人合一论的特点。自然界不仅是能够被认识被改造的,而且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人类中心论者只相信热力学第一定律,却忘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熵的定律)。 另一位儒家程颢说,人与万物都只是一般,又说与物同体,因为人与万物都从那里来。他之所以推崇萨满教,是因为萨满教作为一种原始部落宗教,主张万物有灵,认为人与自然界的万物之间有一种不可分割的神秘联系。 那么,人与万物是不是没有任何区别?当然有区别。人固然是目的,但人的目的来自宇宙自然界,这就是人心以天心为其心。 但他并不了解中国的哲学与文化,或者至少有某种误解。天地万物一体之仁则说明尊重、同情和热爱万物,是人性的极至。但人绝不仅仅是生物存在或经济动物,也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动物,人是有内在价值的生命存在。天人之间有一种微妙的内在的联系,即目的性关系。 与物同体说明人与万物是有机整体,因而要实现整体的和谐而不是与之对立,更不是对之实行肆意掠夺。附录: 【提要】人类和人类社会被认为是不断进步的,这种进步是能够用经济指标、数学统计等方法测量的,但它是以人类中心论为前提的。 自然界不仅仅是人类生存的外部环境,人也并不是一个自我中心,人的生命与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它当然是在开放的甚至多元的系统中发挥作用,决不是回到过去的前现代时期。 宇宙自然界不仅是人的生命之源,而且是人的生命价值之源。面临21世纪,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上,人类应当作出新选择,转变自身的生存方式。 |
上一篇:忆往昔峥嵘岁月 谋跨越发展新篇
下一篇:五一火车票今起开售
|
相关资料 |